-->
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文景 鎮強、特約記者 胡向輝
野山,板房,黃土;
茶香,****。
這是6月9日,記者在崇陽縣銅鐘鄉馬橋村看到的動人圖景。
富腦袋才能富口袋:
她帶著村民赴外地“長見識”
雨后初霽,車行鄉間,記者發現多年前兩旁的荒山,如今已是遍野茶園,陽光照耀,油綠發亮。
是什么讓昔日荒山實現華麗變身
路邊的一棟廠房吸引了記者的目光:“丫吉茶業茗香星御白茶基地”。廠房邊,幾位村民正在茶園里為茶樹除草、施肥。
“空閑時間,我們都在這做工,一天能拿100元?!迸c記者交談的村民來自銅鐘村,名叫覃鳳萍。
這個基地的老板之前也在他們村種過茶,不僅付工資雇當地老百姓管理茶園,而且采茶的時候,每斤也根據市場行情給予20-25元報酬,一年下來人均可增收一兩萬元。
過去,這里也種紅薯、玉米和樹木,但效益不高,收入甚微。
浙江“茶老板”來后,一切變了樣。
“當初,因為不懂茶市行情,我們對流轉土地種茶有些抵觸?!瘪P萍說,陳老板和鄉干部就帶著我們去松陽實地考察,讓我們看到了市場前景。
走進廠房,一位皮膚黝黑的女士熱情相迎,她就是覃鳳萍口中的“陳老板”——崇陽縣丫吉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菊紅。
“不相信不要緊,我帶你去看,眼見為實,不打通思想,就沒辦法干?!标惥占t說,她在馬橋村種有白茶300畝,在“隔壁”白霓村種有黃茶200畝,年產值可達200萬元,不久前被崇陽縣納入規上企業。
種茶前三年,不僅很辛苦,而且投入大,也沒什么收益。但三年后進入收獲期,那就有十倍的回報了。陳菊紅笑聲在茶地飄蕩。
勇氣來自底氣:
她帶著“技能包”扎根荒山
“不顧一切在崇陽創業,哪來的底氣 ”聽聞陳菊紅傾其所有投身崇陽,是什么原因
“因為我們掌握著茶葉種植、加工技術,以及銷售渠道?!标惥占t開門見山,底氣十足。雖然她一直在崇陽,但是對市場行情可謂是盡在掌握。
原來,陳菊紅來自浙江麗水松陽,當地是全國重點產茶地,也是有名的茶葉交易集散中心,連續10余年舉辦茶商大會,交易量占據全國總量的“半壁江山”。種植茶樹、管理茶園、加工茶葉,陳菊紅都是一把好手;市場上什么茶葉最走俏,她也能夠第一時間得到信息。
但是,由于松陽位于山區,人均土地不到一畝,茶葉種植受到限制。2013年,當陳菊紅來到銅鐘鄉,看到這里的綠水青山,立刻就被吸引住了。加上當地政府給予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,使她決定留下來,而且一干就是8年。
創業之初,由于要照看基地、方便管理,陳菊紅與丈夫基本上都是吃住在基地。附近沒有房子住,她們夏天睡在地里,冬天睡進牛棚。
今年,陳菊紅投資20多萬元,在種植基地旁邊建起了廠房,對茶葉進行加工后,生產出來的黃金葉、中黃3號、極白茶等高端茶葉零售價均在1000元以上,高的時候甚至能達到兩三千元。
有技術、能吃苦、懂市場……這樣的能人,不發財都難!
黃土地上種黃茶:
帶領“老鄉”一起香
這些年,陳菊紅不僅自己帶頭干,而且帶著“老鄉”一起干。
她的“老鄉”,是崇陽當地百姓。她已把這里當成第二故鄉。
在崇陽,陳菊紅的種茶事業風生水起。隨后,她開始帶動親戚和老鄉到崇陽銅鐘、白霓等鄉鎮種植茶葉,產生蝴蝶效應。
目前,共有10余位浙江老板在崇陽種茶,總面積達到5000畝。這些茶葉種植基地通過雇傭當地村民到茶園務工、采茶,每年可帶動周邊老百姓增收300萬元。
銅鐘鄉新任鄉黨委書記宋世峰說,借大戶,抓龍頭,鄉里因勢利導發展茶產業和種植業。
近年來,銅鐘鄉引進浙江、江蘇、趙李橋等地老板投資建中小茶廠7家,開創了“丫吉”、“一蠱春”、“馬尖”等品牌,成為茶葉產業發展的主力軍,目前全鄉新老茶園面積超過10000畝。
茶葉基地的示范效應說明,只要功夫深,土里刨出金。
銅鐘鄉引資建設湖北柿柿如意產業園項目,占地800畝,投資2億元,已在茂林溝連片種柿樹10000棵。馬橋有機水果產業扶貧基地占地200畝,有豐水梨、枇杷、葡萄等多個品種。
鄉政府組織鄉村干部到安徽亳州考察中藥材種植及市場,回鄉后引進湖北領康中藥材有限公司,在銅鐘、坳上、馬橋、清水、獨石、在下等村成片種植黃精、射干、菊花、芍藥、等中藥材,采取公司+基地+農戶的合作經營模式,帶動農民脫貧致富,助力脫貧攻堅。
目前,銅鐘鄉在8個村開辟1600多畝中藥材種植基地,把發展中藥材種植作為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新興產業。
來源:咸寧日報